黄绍光:“深化合作、协同育人,推进区域中高职 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是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新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中办、国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衔接,支持在培养周期长、技能要求高的专业领域实施长学制培养”。推进区域中高职一体化建设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举措。为加快建设高质量职教体系,根据《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大兴调查研究提速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部署要求,调研组于2023年10月16日—19日先后深入东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河池市巴马民族师范学校、大化瑶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都安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宜州区职业教育中心、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广西工贸职业技术学校等开展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
(一)调研目的
1.了解和倾听基层意见建议。深入了解各中职学校办学情况,倾听各中职学校在中高职联合办学、协同育人,构建中高职一体化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2.查找问题原因,提出对策及建议。以问题为导向,系统梳理制约中高职一体化建设的不利因素,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实现河池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调研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一是此次调研运用党的创新理论,采用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二是调研过程力戒形式主义、走马观花,做到轻车从简、问题导向、注重实效,把情况摸实摸透,真正掌握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建设的第一手材料。
二、我市职业教育中高职一体化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市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发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龙头带动作用,引领和推动中高职衔接贯通和一体化办学,取得一定成效。2019年和2021年我市两次获得自治区“全区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设区市”表彰,河池市职教集团被评为广西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情况:一是河池职业教育集团院校中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与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已实现资源共享、专业共建,协同开展中高职(2+3)衔接、高职3个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实现中高职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有机衔接。二是县(区)级中职学校积极对接高职院校,搭建中高职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其中都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分别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制造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等九所院校签订中高职合作办学协议,巴马民族师范学校与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中高职合作办学协议,大化职业技术学校与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国际商务学院、广西物资学校等三所院校签订中高职合作办学协议。
三、当前制约中高职一体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对“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的重要论述,为我们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中高职一体化建设中遇到的矛盾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高职一体化建设是促进中职和高职两个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协调、联动发展的有效途径,由于中职、高职层次不同,在体制机制、培养目标定位、师资条件、实训条件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中高职一体化建设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协同育人任重道远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从民众的层面看,重普轻职的思想依然严重,相当数量的家长认为读中职低人一等,读中职都是差生没有前途,千方百计让自己子女上高中考大学,导致(区)县级中职学校生源状况不理想。二是对职业教育认识不够,由于招生困难,迫于生存压力,都安、东兰、环江等几所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基本上都采取加挂普通综合高中牌子,按普通高中模式对外招生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合作,不利于中高职一体化建设和发展。
(二)办学缺乏统筹,体制机制有待突破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与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中高职一体化办学进行了试点改革,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两个院校合作具有特殊性,2023年3月份以前两校法人代表是同一个人,之后是职教中心校长兼任学院党委副书记,总体而言与其他中职学校实践和推广有一定难度。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与县(区)中职学校一体化办学受到制约,主要原因在于有关部门政策支持不够,集团化办学发展规划尚未成熟,中高职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在实践中,由于中、高职业院校处于不同层次,且县级中职校基础较为薄弱,二者在目标任务、培养对象和培养过程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二者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合作不畅。中高职现有体制机制无法满足一体化改革的需求,尤其在事权划分、资源配置和经费统筹方面的权责界限有待进一步厘清。
(三)教学内容同质化,人才培养方案有待进一步协调
由于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界限不明,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无法做到一体化有机衔接,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存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文化基础课程脱节、专业理论课程重复、专业技能课程倒挂等问题。近年来,虽然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收效甚微,与社会要求和学生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四)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教师职教能力有待提升
目前,全市中职学校专任教师缺少614人,普遍存在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区)县级中职学校受经费和重视问题影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在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双师比例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加上大多数学校对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力度普遍不够,缺乏培养培训,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适应不了当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大部分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少,教师技能水平不高,上课缺乏吸引力,难以适应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学校间的师资优势也尚未实现真正互补,特别是高职院校在教学能力水平、技术服务、教学研究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尚未放大和形成辐射效应,对中职学校内涵发展的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办学条件不足,中高职一体化发展条件待改善
按照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一是全市中职学校的校园面积缺少19.8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缺少24.63万平方米,图书缺少5.089万册,普遍存在实训场所面积不足、设备老化。大部分中职学校生均占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偏低,智能化、信息化的实训基地不足,造成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二是县(区)中职学校普遍办学规模小,发展步履艰难,东兰、罗城中职学校较为突出,难以通过2024、2025年自治区和国家级办学达标验收。三是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实训场所建设和实训设备安排方面无法满足中高职一体化协同育人的要求,有待整合、改造和升级。
三、推进区域中高职一体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解决当前中高职一体化建设的困境,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论述为基本遵循。在建设壮美广西,推动“六新河池”建设,促进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方向、大层面上进行整体谋划。运用党的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理论、观点和方法,加强中高职一体化建设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研究,解决中高职集团化办学中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协调性问题。不断挖掘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动力源,补足短板,夯实发展基础,办出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一)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中高职集团化办学
中高职集团化办学是高职与中职及其他办学实体通过签订共同合作协议,按照共同章程组成的职教集团。要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作为牵头单位,以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作为骨干,以河池市职业教育集团作为平台。建议以政府有关部门牵头,通过改革创新现有体制机制,进一步厘清中高职院校在事权划分、资源配置和经费统筹等方面的制度安排,打破各自为政的藩篱,通过代管、共建、共享等方式,构建职教集团内部人
才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能,实现集团化办学的规模效应,实现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制度体系的有效衔接。
(二)优化专业布局结构,推进人才分段培养
一是从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逻辑目标出发,从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维度,进一步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既保留各校的特色品牌专业,又通过专业整合创建新的特色品牌专业,写好“加法”和“减法”这篇文章,形成我市职业教育优势互补、品牌凸显的专业结构体系。二是通过区域中高职一体化建设,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建设、教学实施、资源开发、评价反馈等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机制,做到贯通协同培养,推进职业教育“立交桥”建设。三是学校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原则,坚持产、教、学相结合的“二一分段”(中职、高职前两年在学校,第三年在企业)原则,构建新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合理安排课程体系与内在结构的相互衔接,有效整合中高职两个教育教学体系资源,使中职学生能比较自然地融入高职教学范式体例之中。
(三)建立师资互聘机制,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一是通过一体化改革,整合院校之间师资整体规划,建立有效的师资流动与聘用机制,在职教集团内部组建由中职教师、高职教师和行业企业导师组成的教学项目团队,搭建教师互动平台,使教师在院校间合理流动。二是依托高职院校教师的理论、教学及科研优势,发挥其引领和带动作用,通过跟岗、顶岗及系统化培训,提高中职师资水平。三是发挥职教集团资源整合优势,完善中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教师职业教育培训内容和模式,在教师中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终身教育。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改造升级实训场所
依托河池市职业教育集团平台,统筹中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以共建共享的方式,实现资源利用的集约化。一是按照专业与产业布局,通过政府主导,政校企共同投资建设区域性、开放性公共实训基地,将中高职院校现有的实训场所和实训资源进行统筹、规划、整合、改造和升级,实现公共实训资源高效利用。二是建设资源共享、设备条件先进、管理科学规范,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共享型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三是建设集专业技能实训教学、师资及企业职工培训、技能考核、技能竞赛、产教合作服务“五位一体”的现代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以实训基地使用的集约化运转进一步改善实训实习条件,实现中高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一体化教学、顶岗实习、实践教学创造良好条件。
(五)聚焦“两体”建设,促进职教一体化走深走实
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区域特色,更多的是着眼和服务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也为中职和高职两个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走向一体化提供了现实的合作基础。围绕我市“2+5+N”工业产业体系,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政行企校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实体化运作。二是通过职教集团联合行业组织、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组建一批产教深度融合、服务高效对接、支撑行业发展的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三是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核心,统筹协调相关产业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地方政府共同参与产业学院建设,从专业布局、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资源配置等方面系统优化,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多元办学格局。四是在“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上开展探索实践,实现“学校办到园区去,车间搬到校园来,专业围着产业办,学生就近找工作”产教深度合作模式,为区域中高职一体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为建设壮美广西和“六新河池”建设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