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专栏>清廉学校建设>政策文件>详细内容

岑华:市域产教联合体与高水平专业群 融合建设调研报告

来源:文/岑华 审校/曾严、韦丛丛 发布时间:2024-12-16 11:55:25 浏览次数: 【字体:

 一、项目调研的背景和依据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产教融合不仅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新时代产业发展内在要求。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国家双高建设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核心并持续推进至 2035 年。

在开展主题教育过程中,必须深刻把握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自觉运用这些立场观点方法改造主观世界,推动各项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一系列重要方法,其中极为重要的是要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和问题导向。打造产教联合体和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成为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地方政府、高水平职业院校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这两项工作都具有参与主体多元、涉及面广、汇集资源多、持续时间长等特点,能否系统规划、一体化推进,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值得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本人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等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学思践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投身六新河池建设。本人领队的学院调研小组,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河池的工业园区企业和职业院校进行了调研,了解河池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河池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现状

河池市地处云贵高原南缘与桂中盆地交接地带,也是南岭东西向成矿带与丹池北西向成矿带的叠加部位,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是中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河池市优势有色金属矿种有锑、锡、锌、铅伴生有铟、镉、锗、镓等稀散金属矿,有色金属矿种在河池市各县区分布不均匀呈局部富集,其中河池市则位居广西锑资源量首位,占广西锑资源总量的一半以上。

河池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河池市工业园区为主体,将市县共建的河池·南丹有色金属新材料工业园区、河池·环江工业园区、河池·都安临港工业区作为河池经开区分园统一管理,形成一区三园布局,20236月获自治区级经开区批复。目前,入驻园区的企业有181家,规模以上企业83家。园区产业以高端金属新材料、精细化工和新能源产业为主导,以医药制造、高性能新材料为支柱,以铅、锌、锑等冶炼板块及锌、锑、锗等新材料深加工为延伸,兼顾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碳酸钙新材料、绿色化工材料等产业高端领域。园区已经打造成河池市2+5+N产业体系中核心产业有色金属千亿产业的前沿阵地,形成了铅、锌、锡、锑、锗等有色金属采矿选矿冶炼金属材料加工高附加值材料生产与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锌冶金生产工艺及战略性金属锗金属生产技术,在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具有较高地位。到十四五末河池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成为河池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新动能。

20221-12月,河池市有色金属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9.68亿元,同比增长14.16%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1.87%。其中几家重点企业产值如下:

南丹县南方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1051300万元;广西南丹南方金属有限公司2022年工业总产值:481900万元;广西华锡矿业有限公司:203209万元;广西誉升锗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72515万元;广西华远金属化工有限公司:49000万元;南丹县吉朗铟业有限公司:195377万元;南丹县吉朗铟业有限公司:195377万元;南丹县正华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原名:南丹县正华冶炼厂):127205万元。河池市十种有色金属产量73.66万吨,同比增长3.56%其中铅金属产量18.31万吨,同比增长-18.74%锌金属产量52.97万吨同比增长14.03%锡金属产量0.46万吨同比增长-41.38%锑金属产量1.92万吨,同比增长41.9%

从行业产值角度来看,占据支柱行业地位。20202022年河池市有色金属行业年产值均实现正增长,有色金属行业年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37.54%41.32%41.86%从比重看,有色金属行业是河池市工业产业第二产业的重要支柱行业,无愧于有色金属之乡的称号。同时,河池市有色金属行业年产值占全区有色金属行业年产值的比重分别为9.68%9.23%10.04%从该比重来看,河池市有色金属行业尚有较大潜力可挖。

二、河池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近年来,河池市投入5亿多元资金发展职业教育,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校园占地面积增加24.9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增加21.19万平方米,实训设备总值增加了10669.53万元,增加学位5000个以上。占地1580亩的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被列入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投资24亿元,目前正在建设当中。深入探索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统筹资源配置、优化专业设置,建设河池市职业教育集团,成立河池市有色金属市域产教联合体,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产业学院,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产业工人队伍,为服务河池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振兴提供技能人才支撑。河池市先后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2019年、2021年全区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市区市(地方)的督查激励通报表彰。2019年,河池市职业教育集团被评为广西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2022年,中国冶金教育学会冶金职教论坛在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举办。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是河池市政府举办的综合性高职院校,由原河池地区教育学院、广西电大河池分校、河池民族工业中专于1995年合并组建。现有招生专业42个,全日制在校生12375人,教职工693人。多年来,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内涵建设,办学成效显著,是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广西第一轮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广西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单位、广西清廉学校建设示范校和自治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典型学校。服务制造强国及广西质量强桂战略,聚焦广西十大千亿产业建设需求,围绕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智慧建筑、现代服务等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布局学校专业。重点建设智能冶金技术、智能制造等6个高水平专业群,带动辐射广告设计、财会商贸等5个特色专业群创新发展,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自治区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5个、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研究基地1个。主持自治区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参与制定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2个。强化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组建有技术创新服务团队4个,完成科研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及传统工艺改造项目等共60余项,近三年累计培养培训技术技能人才75000多人。

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是20088月由河池市委、市政府整合河池机电工程学校、河池财经学校、河池民族中专和河池经贸学校等4所学校组建成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中职学校。学校占地面积500亩,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在校生8000多人。现有教职工368人,高级职称教师11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4人;培养广西名师5人,自治区特级教师2人,河池市拔尖人才1人,河池市技术能手2人,河池市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人,河池市十百千第二层次人才5人;通过教育厅认定的双师型教师达242人次,双师占比达68%。学校设有5个教学部,开设26个专业,其中自治区示范专业5个,自治区示范实训基地5个,教学设备价值达1.3亿元,办学实力全区前列、全国先进。几年来,学校在教研、德育、教学、信息化、社会服务等方面成效突出。教师承担自治区级课题从2项增加到96项,编写出版教材51本、专著5本,发表论文816篇,获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6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自治区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教师教研能力和水平全区前列。教师参加全区全国职业院校各类技能大赛荣获全国一等奖8项、二等奖37项,全区一等奖70项、二等奖95项。学生参加文明风采大赛获奖1221项,其中全国一等奖36项、二等奖58项,全区一等奖267项、二等奖399项;参加全区职业技能大赛获全区一等奖75项、二等奖136项,学校成为全区教学质量提升最快中职学校。

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从当前的状况看,河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渠道主要是:相关企业的在职人员跨专业转岗培训、院校相关专业教育的毕业生、行业专业技术组织的继续教育、社会相关机构开展的技术技能培训,简而言之依次为:企业+ 院校+行业+社会机构。其中,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中职院校和技工院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功能。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当前主要表现为:企业对在职人员及新招人员的内部培训和继续教育;通过加大校企合作育人或集团化办学的力度,实行较为系统的速成式培养;相关行业组织持续开展科普性的交流培训;某些有条件资源的社会培训机构,针对特定人群或特殊需要进行的相关专项技术技能培训。从需求和效果分析,院校培养+在职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将是现代装备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最佳方式。

从相关调研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河池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是当前较为普遍的问题。在现代装备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尤为突出,相关专业毕业生留在河池本地就业人数的比例占比不到20%,与产业发展和需求增速不相匹配。诸如此类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极大影响了职业教育服务和支撑河池制造业发展的能力。

由于现代制造业具有”“技术产业的产业属性,造成相关专业师资力量储备不足,培养滞后,加之目前该领域青年专业教师居多,从学校到学校的成长路径和企业认知与专业实践机制的落实到不到位,势必造成师资数量、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与人才培养需求之间的差异。这将会严重制约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传统的专业发展思路培养人才,不同专业之间的融合度非常低,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职业的认同度不高、职业精神不强、自信心缺乏,敬业精神不够,离职率很高,加剧了河池技能人才缺乏的问题;人才培养专业内涵更新滞后,缺乏产教协同优化机制,不利于培养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基础扎实、有特定的专业技能,还有跨界的综合能力。

四、产教融合方面的问题与举措

(一)产教融合激励和考核机制不健全

高职院校与企业作为产教融合的主体单位,两者的价值取向与利益诉求存在较大的差异,制约着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通过建立互惠共生、各取所需、风险共担、成本共摊、利益共享的产教多元主体利益协调分配机制,将不同的产教利益相关者整合成为彼此依赖、相互促进、共生相融的有机整体。建立健全产教融合的制度保障体系,通过优化政策执行机制、优化企业用人制度、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完善产教融合的动力机制。优化产教融合资源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经费投入机制,优化经费资源的使用途径,其次为建立健全师资保障机制,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等。

(二)产教联合体之间融合不够深的问题

产教融合深度不足,校企共同育人质量不高产业人才供需结构失衡。高职院校对于区域重点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与规律认识不足,在专业布局上缺乏前瞻性的谋划与针对性的部署,导致高技能人才培养明显滞后于技术更新速度和产业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行业企业对于产业既有人才的职业技能培训存在基础能力薄弱、供给能力不足、规模质量偏低等问题,导致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现有人才队伍更新迭代缓慢,难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变革进步的要求。

(三)产教联合体的载体和任务不明确的问题

共建职教集团平台,打造战略共同体,以职教集团为依托吸引区域优质行业头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与集团内部治理。市域产教联合体因市域间教育、产业水平不同,在具体实践中要做到扎根地方,服务产业,因地制宜施策,建设特色鲜明的联合体。市域产教联合体应当结合当地的产业特点,选择本地优势产业和教育机构进行深度合作,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智改数转是当前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建设现代化市域产教联合体要结合智改数转发展要求,注重数智化的赋能和培育,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力和产业升级的能动力。课程是突破职业教育教改瓶颈的重点和难点,市域产教联合体要以产业数智化的改造和转型为出发点,结合当下智能化和数字化新技术的发展,联合院校改造和开发相应课程,开展交叉融合型课程建设。

五、河池职业教育改革建议及对策

(一)服务河池发展战略,提供专业人才支撑

职业教育的发展承载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人才成长创造幸福生活的双重职责。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现代化也离不开行业,特别是工业的现代化,这两者都汇集于如何更好地服务河池发展战略上。河池要将经济发展方式由资源依赖型转变为环境友好型、人才和科技促进型,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做优产业质量,这迫切要求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上乘的产业一线技能型人才队伍。

(二)调整专业结构布局,改善供求结构失衡

专业结构调整要适应河池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建立与有色金属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调整机制。根据社会需求和办学条件,认真制定制订好有色金属、智能制造类专业的建设规划,以加强产业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培养为重点,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建设一批代表本校办学水平、办学特色的现代装备制造类精品专业,逐步形成以精品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和企业,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适应岗位群的需要,积极试行按专业大类招生,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原有大专业、小方向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以符合新经济环境,坚持以新型岗位的职业要求为目标,坚持校企合作,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建设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实施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形成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四)打造新型师资队伍, 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行业(企业)要积极推荐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授(副教授),并给予其一定的时间,参与人才培养和教学建设;要创造条件接收接受青年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增加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要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制度来执行。

职业院校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支持和鼓励专业带头人创造性开展工作,注重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为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创造条件;要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联系,选派教师到企业去锻炼,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授参与人才培养工作。

(五)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实现合作育人目标

校企通过产教融合深度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围绕专业建设标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和提升院校人才培养力量。以区域产业发展所需为牵引,优化专业结构、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打造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基地,通过校企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实用的技术技能人才。

终审:gxxdxcb007
【打印正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