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校园新闻网>媒体关注>详细内容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来源: 发布时间:2011-10-28 11:39:25 浏览次数: 【字体: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教育工委书记 陈桦
 
    当前,福建上下正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全力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发展规划》,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将以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研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任务,深刻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深刻认识建设文化强省对高等教育的新期待,自觉把提高质量作为高校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上来,推动福建高等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一是优化调整高校发展布局和定位。从宏观上把握不再上新的高校,立足办好现有每一所高校。依据现有高校学科专业基础进行积极调整,整体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满足福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鼓励企业与现有高校合作办学,既满足企业人才培养需要,又有利于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有利于补齐福建省高等教育结构中“短板”学科专业的原则,加强台湾高校来闽合作办学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教学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高等职业学院等不同类型高校发展定位,完善高校分类管理体系,引导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各安其位,各展其长,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省重点建设高校尽快退出高职高专教育,致力于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一般本科高校逐步削减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高职高专院校坚持职业教育特色,不单纯追求“升本”,积极探索骨干示范性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开展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试点。
  二是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切实增强学科专业建设前瞻性,超前部署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海洋强省建设的学科专业,解决好学科专业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问题。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成立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对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进行跟踪研究,准确把握学科专业发展重点、明晰发展方向,既为政府、行业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也为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地方高校加强为本地区产业发展服务的意识,贴近本地区产业发展需要,设置学科专业。下决心打造一批优势学科,每年筹措3亿元,专项支持一批优势学科建设,使优势学科成为我省重大科技创新、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争取在增列国家重点学科、承接重大科技项目、进入重大人才计划上取得新突破。推进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着重依托现有学科专业,打破学科壁垒,通过提升、拓展,发展学科群,大力推进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教学新体系,为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创造条件。创新学科专业建设模式,成立部分重点学科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让有关部门、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咨询和论证,推动更多校企合作专业的增设,防止不顾学校办学条件一哄而上设置热门专业,防止不顾社会需求,追求学科门类齐全设置专业。实现从以学校为主向校企共同参与的转变,实现从“先设专业再找人”到“先找人后设专业”的转变,实现从固化向动态的转变。
  三是着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进校企“五共同”培养创新人才,即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开展专业、课程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共同开展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和教学方式创新,分专业制定实践教学的标准,推进校内、校外实践教学有机衔接,在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倡导小班教学、小班讨论,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加快建设一批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引导高校集中资源支持教学,坚持科研服务教学、促进教学,落实教授上讲台制度,把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教学建设,确保教学经费逐年增长,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推动区域、校际间组建教育联盟,实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实现实验室、图书馆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强省级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探索建立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家长和中介组织多方参与的评价制度,定期发布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四是深入推进产学研用融合。产学研不是单纯的科研问题,必须放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视野中大力推进。福建教育规划纲要在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二十字方针的基础上,增加“服务大局”四个字,目的是突出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当前,福建正处于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发展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关头。建设一批高水平研发创新平台,继续建好用好现有研发创新平台,鼓励高校联合企业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加大国家级创新平台的培育和建设力度。组建一批产学研创新联盟,重点选择与福建三大主导产业和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关联度大的作为主攻方向,与地方政府、大型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合作组建一批官产学研金五位一体的战略联盟,推动产学研结合由短期、松散、单项,向长期、系统、实体合作转变。成立一批技术转移中心,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开展项目申报、专利申请、成果推介、落地转化、过程跟踪等一条龙服务。培育一批科技实体,鼓励高校科技人员多形式创办或参与创办企业、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和培训活动,对作出重要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股权、期权、提成等奖励。把产学研结合工作作为评价高校内涵建设重要内容,将高校的横向项目经费、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等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结合中取得的实绩,作为教师职称评定、晋级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是切实提高人才工作水平。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树立大人才观,引育并举,抓紧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规划,从最需要的地方着手,从最有基础的地方加强,从最有前景的地方突破,整体设计高校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力争在高端人才培养引进上取得突破。实施优秀人才海外研修计划,每年选派20名高校优势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海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研修学习一年,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合作研究、懂得国际规则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实施高校书记、校长轮训计划,每年选派一批高校书记、校长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争取“十二五”期间轮训一遍,每年选派3至5名校长到国外高水平高校研修半年以上;实施高端人才资助计划,资助“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高端人才改善工作条件。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高校分配制度,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协调解决引进人才房屋产权问题,建设青年教师周转房和公租房,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善教师职称评定办法,对高职教师实行职称分类评定。加强教师管理,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六是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大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转变政府职能,改进高校管理方式,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努力形成利益相关方共同讨论和决定大学发展的良好治理模式。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加快制定大学章程,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民主管理机制、监督问责机制。进一步明确学术委员会的权利、职责和权力范围,推广高校董事会运作经验,建立社会支持高校、监督高校的良好机制。加强和创新高校管理,推进校院二级管理,实现管理服务重心下移。
  七是抓好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全面加强高校内涵建设,关键在班子。高校领导要深刻认识到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自觉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书记、校长首先要重视学习,主动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不断探索学校办学规律,切实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推动学校内涵建设的能力和改革创新的能力;把主要精力用在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双肩挑的领导同志要处理好学校管理与自身学术发展之间的关系,必要时要作出一定的牺牲,全身心地投入到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上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关键在做,光说不做,夸夸其谈,必将贻误良机。高校领导班子必须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尊重群众观点,尊重师生主体地位,走群众路线,带领广大师生认真扎实去做好,竭力为师生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加强惩防体系建设,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校务公开,有效遏制高校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来源:《中国教育报》
   
【打印正文】

相关信息